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交易簽署合同需求強烈,網絡上的電子合同有用嗎,想必不少人都有疑惑。電子合同作為新興的合同簽署形式之一,是否有法律效力呢?
其實早在《合同法》頒布就有規定,數據電文也是書面合同形式的一種,也就是說法律上承認了電子合同的簽署形式。同時2005年頒布的《電子簽名法》中也明確指出,可靠電子簽名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電子合同是同等于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
網絡上的電子合同有用嗎,首先我們要知道簽署一份合法有效的電子合同是需要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以及使用可靠電子簽名的。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指出,只有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電子合同服務商)才能保證其簽署過程的公正性以及結果的有效性。
其次,簽署一份電子合同的流程需要先進行實名認證,即通過電子合同訂立平臺提供的實名認證方式,包括企業營業執照、法人或個人的身份信息、人臉識別、手機號等。通過實名認證后,就可以制作生成符合法律效力的電子簽名。
然后,上傳本地合同文件到平臺上,設置好簽署順序、簽署人信息、簽署時間就可以發起合同簽署了,一方先簽署的企業或個人進行意愿認證,確認合同內容無誤并且是基于真實意愿的表達簽署的,蓋章簽字即可發送給另一方進行簽署。
另一方會收到平臺發送的短信,直接通過短信上的H5鏈接進入到平臺,如未注冊實名需要先進行注冊實名認證,然后再確認合同內容,進行意愿認證,最后就是簽字蓋章。一份有效的電子合同就算簽署完成了。
簽署完成的合同存儲在平臺并同步到第三方存證機構,保全證據鏈,同時平臺還采用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簽署過程的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避免被篡改的風險,保證了雙方簽署的網絡上的電子合同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