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是一個會跟合同文件大量打交道的部門,因此有著許許多多要簽字蓋章的文件處理工作。過去,在沒有電子合同簽約之前,只能依賴人力一份一份手動簽字蓋章。但是,在電子合同簽約時代,這一切都不一樣了,電子合同簽約的方式讓人們打開了簽署的新大門。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從電子合同的安全合規性,到業務痛點和流程細節,電子簽約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應用引發了諸多疑問。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電子簽約,我們整理了以下常見問題答疑。
1、國內各省市是否都支持電子簽約?
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簽訂電子勞動合同。2020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相關文件,明確用人單位可與勞動者協商訂立電子勞動合同,前提是使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電子簽名。2021年7月,人社部進一步發布《電子勞動合同訂立指引》,要求各地加強宣傳,確保電子勞動合同的真實、完整、準確和不被篡改。目前,除少數地區外,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廣電子勞動合同的應用。
2、電子簽名功能與《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否沖突?
電子簽名功能與《個人信息保護法》并無沖突。電子簽名以電子合同為載體,在線達成合約,而《個人信息保護法》旨在保護個人信息不被過度收集和應用。電子簽約需要由認證機構頒發數字證書,因此在使用電子簽約前,平臺需確保個人信息收集過程合規,收集目的明確,應用范圍清晰,信息管理和保密安全。放心簽電子簽約平臺嚴格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用戶隱私信息。
3、如何判斷電子簽名的有效性及法律效力?
《民法典》規定電子合同為書面合同的一種,電子簽名的法律依據來自《電子簽名法》。該法明確,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20年3月,人社部也發布文件,明確用人單位可通過電子方式與勞動者協商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4、電子簽約的成本與效益如何衡量?
電子簽約系統的投資回報率(ROI)取決于客戶的實際情況。與紙質合同相比,電子合同能顯著縮短簽約周期,降低簽約成本,并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