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簽訂多份紙質合同時,為確保合同內容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我們常在合同上加蓋騎縫章。騎縫章的作用在于,當合同展開后,各頁上的章印能拼接成完整的原印章,從而確認合同未被篡改,這是一種非常實用且常見的方式,用的非常的多。
然而,在電子合同日益普及的今天,簽約方式與紙質合同簽約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線上就可以完成簽約。這種簽約方式的改變,一個疑問隨之而來:電子合同若未加蓋騎縫章,是否存在風險?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網上支付與交易變得愈發便捷,電子簽約需求也隨之激增。特別是此前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成為新常態,電子合同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盡管如此,不少企業在簽訂電子合同時,仍習慣性地尋求類似騎縫章的保障措施。
實際上,電子合同并不依賴騎縫章來確保安全。以簽盾電子合同為例,其通過嚴格的實名驗證或企業認證流程,確保簽署人的身份真實有效。在簽署過程中,人臉識別與短信驗證技術的運用,進一步確認了簽署人的真實意愿。
此外,簽盾電子合同還采用了國家權威CA組織頒發的數字證書,以及國家時間中心的時間戳技術,確保電子文件的生成時間與內容不可篡改。同時,利用哈希算法加密與區塊鏈存儲技術,保障了原始簽名的真實性與合同證據的可追溯性。
因此,電子合同技術手段的運用,已能有效防范合同內容被篡改的風險。企業在簽訂電子合同時,無需再依賴騎縫章。電子合同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傳統紙質合同蓋章繁瑣、耗時長及易造假等問題,助力企業高效、安全地完成合同簽訂。只要符合電子合同生效標準,即便未加蓋騎縫章,電子合同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且能有效降低合同欺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