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電子合同正逐漸成為企業間合作的新寵。作為一種以電子形式締結的契約,電子合同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合同簽署流程變得更為簡潔高效,整個簽名過程僅需1-3分鐘。同時,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電子合同還確保了數據存儲的完整性與真實性。
正是基于這些特點,電子合同簽約越來越被大家所推崇,使用下來感受到了電子合同簽約帶來的切實好處。但是,在電子合同簽約的過程中,其中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確保所簽署合同的法律效力。
然而,要讓電子合同具備法律效力,并非隨意為之,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律規范和訂立條件。企業在簽訂電子合同時,必須留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其一,電子合同的簽訂必須通過專業的電子合同簽署平臺來完成。不少人誤以為電子合同只是紙質合同的電子版,通過社交工具簡單傳輸、雙方蓋章簽字即可。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存在諸多風險,如合同內容易被篡改、印章可能被偽造等,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根據《電子合同在線簽訂流程規范》,只有通過電子合同簽署系統簽訂的合同,才能確保簽訂過程的公平性和結果的有效性。市場上不乏眾多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如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等,都是合規的選擇。
其二,電子合同的簽訂必須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電子簽名并非實體印章的簡單電子化,而是通過數字技術,結合不對稱加密和報文摘要技術,實現與實體印章同等的可視效果和法律效力。企業需在電子合同簽署平臺上完成實名認證,提交營業執照、法人或委托人身份信息、手機號、人臉識別等資料,審核通過后即可生成可靠的電子簽名。
其三,電子合同的簽訂過程還需進行意愿認證。即便擁有了電子簽名,也不能直接簽訂合同。在簽訂過程中,系統會要求進行意愿認證,以確保電子簽名的使用是經過本人允許或認可的,同時確認合同內容及簽訂后的不可篡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