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公開《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共七章七十條,從風險管理體系、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貸款合作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提出明確要求。《辦法》中多處提及指向電子合同的“數據電文形式簽訂合同”、電子簽名及相關數據安全。
1.《辦法》第二章風險管理體系
第二十三條【合同簽訂】商業銀行應當與借款人及其他當事人采用數據電文形式簽訂借款合同及其他文書。借款合同及其他文書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2.第二十五條 【合同和數據檔案存儲】
商業銀行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儲存、傳遞以數據電文形式簽訂的借款合同、信貸流程關鍵環節和節點的數據。已簽訂的借款合同及相關數據應可供借款人隨時調取查用。
3.《辦法》第三章 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管理
第三十五條【風險數據保管】商業銀行應當建立風險數據安全管理的策略與標準,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保障借款人風險數據在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銷毀過程中的安全,防范數據泄漏、丟失或被篡改的風險。
4.《辦法》第四章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
第四十七條【數據安全】商業銀行應當采用有效技術手段,保障借款人數據安全,確保商業銀行與借款人、合作機構之間傳輸數據、簽訂合同、記錄交易等各個環節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和抗抵賴性,并做好定期數據備份工作。
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發力互聯網貸款業務,在滿足居民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業務覆蓋面。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旨在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有序發展,進一步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風險,加強對金融消費者保護。
伴隨著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加之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辦法》的出臺非常及時。互聯網貸款已是行業發展趨勢,互聯網貸款、無接觸貸款優勢已凸顯。而商業銀行采用電子合同大勢所趨!
本月,中國農業銀行多個支行發布電子信貸合同專用章啟用公告。《公告》中稱:
一、電子信貸合同專用章形狀為橢圓形,內部包含農業銀行機構名稱、印章章名和業務驗證碼。印模顏色有紅、藍、黑三種,具有同等效力。
二、農業銀行電子信貸合同專用章與實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農業銀行的電子信貸合同專用章均含有22位的業務驗證碼,可通過農業銀行網站進行驗證。除業務驗證碼以外,農業銀行啟用電子信貸合同專用章打印的法律文件中還帶有水印等防偽標志。凡通過業務驗證碼驗證不通過的,或者無上述防偽標志的,均為無效印章,非農業銀行真實意思表示。
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發力互聯網貸款業務。與傳統線下貸款模式相比,互聯網貸款具有風控科技支持、全線上運轉、少人工、極速審批放貸等特點,因而得到迅猛發展。在資深法律專家們看來,如今互聯網和金融已實現深入結合,銀行等機構線上貸款的留痕已成為必然趨勢,任何一個C端客戶都可能拿著線上輕松取得的證據,幾分鐘之內在互聯網法院去立案成功。這樣一來,銀行等金融機構收到了更多的訴訟,雖然這些訴訟的勝率不得而知,但銀行總要想辦法批量處理。電子合同,正好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訴求。
如簽盾電子合同,采用電子簽名技術、實名驗證、權威CA證書、時間戳固化技術、區塊鏈存證技術、SSL數字證書等手段滿足銀行對電子合同的訴求。
一、全流程痕跡化管控
使用電子合同系統,可以詳細了解印章的管理和使用痕跡,通過系統記錄可以查看用印文件和審批過程、用印人員,通過日志可查看印章的完整使用過程,通過系統日志可查看印章的維護記錄,通過報警日志可查看用印異常。
二、多維度權限綁定
任何一次用印任務都與用印申請人、審批人、用印人、印章、用印文件、用印時間綁定,增加風險控制力度,有效防范風險。
三、更快更簡便地完成貸款
銀行業有著各類監管,為了符合各類規定,不管您的貸款金額多大,按照傳統方式您都要耗費大量精力在各類貸款文件的簽署上,簽盾讓貸款專家能更快更簡單的完成文件簽署,跟上當今行業越來越快的業務速度,而同時保證安全與合規。
四、提高文件簽署及管理效率
簽盾能幫助銀行行業,消除在緩慢、易錯和紙面流程上消耗的時間和金錢,簽盾將替代傳統打印、傳真、掃描甚至橫穿整個城市完成文件簽署的做法。
五、隨時隨地移動簽署
簽盾電子簽約云服務平臺,您無需處理紙質文件,無需下載軟件,就能在短短幾分鐘輕松完成所有文本工作,而不再需要花上幾天時間,讓您的客戶隨時隨地使用任何設備都能確認接收重要文件,使您能輕松滿足7*24小時的服務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