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往來的江湖中,合同簽約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然而,一直以來,蘿卜章事件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時不時炸得企業們人仰馬翻,損失慘重。即便你是專業選手,也有可能掉入對方設下的陷阱,最終導致巨額損失。
說到這,誰能想到一家科技公司在融資洽談的時候,居然也會掉入“蘿卜章”挖下的坑,最后不光融資沒談成,因為準備融資相關的適宜損失了數百萬,讓原本就不富余的資金雪上加霜,險些瀕臨倒閉。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在專業的商務談判當中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案情始末
某企業是一家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新興科技公司,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亟需大量資金注入以拓展業務版圖。經過多番洽談,終于與一家投資機構達成了初步融資意向,金額高達數千萬元。雙方約定,以正式合同簽署為合作起點。
在簽約前夕,該科技公司負責人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投資方帶著公章前來完成最后的儀式。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場噩夢。投資方代表出示的公章看似正規,卻在后續的盡職調查中被發現是一枚精心偽造的蘿卜章。原來,這名代表因個人債務問題,妄圖通過騙取融資款填補窟窿,竟私自偽造公章與該科技公司簽訂合同。
當騙局敗露,投資方自然不認這筆賬,而該科技公司卻已為了籌備合作事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還錯失了同期其他潛在投資機會。不僅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公司資金鏈也一度瀕臨斷裂。
法院審理認為,由于合同所蓋公章系偽造,并非投資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該科技公司雖為受害方,但在簽約過程中未能對公章真實性進行有效核實,自身也存在一定疏忽,只能自行承擔部分損失。最終,該科技公司咽下了這顆苦澀的惡果,損失高達數百萬元。
傳統合同簽約模式下,僅憑借肉眼辨別公章真假難度極大,即便擁有專業的團隊,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如果采用電子合同簽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電子合同依托先進的加密技術,每一份合同都有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標識,從生成到簽署的全過程都在嚴密監控下進行,根本不存在所謂 “蘿卜章” 渾水摸魚的空間。企業無需再為公章真偽提心吊膽,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發展上。
為什么說電子合同簽約可以有效確保合同簽署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呢?主要是由于它的機制決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規避這些風險:
1、身份認證
在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通常會對簽署雙方進行嚴格的身份認證。這包括對接國家權威CA(證書頒發機構)機構,利用數字證書、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運營商認證、法人身份證、企業三要素等多重驗證方式。這些措施能夠確保簽署雙方的身份真實可靠,有效防止假冒身份進行簽約的風險。
2、電子簽章/簽名
電子簽章是以數字簽名的方式進行的,它能夠通過第三方權威認證有效地進行網上身份認證。電子簽章具有安全、保密、真實性、防篡改和防抵賴的功能。在簽署電子合同時,只有經過認證的用戶才能使用電子簽章或簽名,從而避免了未經授權的人員私自蓋章或簽名的風險。
3、用印審批與權限管理
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通常具備完善的用印審批流程和權限管理機制。在簽署電子合同前,需要發起用章審批,明確申請公章的用途和時間等信息。只有經過企業管理員授權的企業成員才有權利使用企業印章,從而杜絕了蘿卜章風險。同時,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還可以記錄每次用印的詳細情況,包括用印人、用印時間、用印文件等,以便于追溯和監管。
4、防篡改技術
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通常采用國際通用的哈希值技術或其他防篡改技術來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這些技術能夠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從而確保電子合同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一旦文件被篡改,系統將能夠立即發現并發出警告。
5、數據存證與司法認可
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還會將簽署的電子合同存儲在云端或區塊鏈等安全存儲介質中,以確保數據的長期保存和隨時可調取。同時,這些平臺通常會與司法機構合作,提供數字簽名驗證報告等法律服務,以確保電子合同在法律上的有效性。在發生糾紛時,這些存證數據可以作為直接證據使用,大大降低了維權的難度和成本。
因此,電子合同簽約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蘿卜章”、“假章”等風險。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一個安全、可靠的電子合同簽約環境,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同簽署方式。
如今,電子合同簽約是越來越大的趨勢,之所以還會有企業掉入一些人精心設計的陷進,是出于對電子合同簽約的不了解,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應加深對電子合同簽約的了解,通過優秀的第三方電子合同簽約平臺如簽盾等,讓自身實現電子簽約,通過這一高效的工具,擁抱電子簽約帶來的高效與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