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引領全面數字化發展,各級部門出臺了諸多政策,進行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其中,在政務服務中就鼓勵推廣電子合同、電子印章等應用,幫助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相較于紙質文件、實體印章管理流程繁瑣,管理難,潛在風險大。電子合同、電子印章簽署、存儲均在線上,省去了繁瑣的打印、審批流程。同時在安全上也更有保障,那么,作為政務服務中的電子印章安全管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有效的電子簽名要滿足識別簽名人身份;認可簽名內容以及簽名和內容不可被篡改等條件。電子印章是通過電子印章系統獲取生成,其中獲取方式可以是直接通過公安部或代辦企業,也可以通過電子簽章系統,提交身份信息資料,公安部等管理部門進行審核,確認真實身份。
可靠的電子印章具備了完整性、真實性和不可抵賴性,同時加蓋了電子印章的電子文件與加蓋實體印章的紙質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經過打印或通過其他格式轉換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視為復印件。
電子印章在機關或單位政務使用中,如果出現秘鑰泄露,電子印章及其存儲介質損壞,被盜或遺失的應當及時的向電子印章制作發放的單位或服務商申請注銷。并且,電子印章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有專人管理,統一進行授權用章,避免出現亂授權,冒用身份,偽造等問題。
當然,如果需要簽署文件可以通過電子簽章平臺,如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不僅通過實名認證保障身份的真實有效,而且在文件的簽署及存儲過程,還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電子數據進行上鏈保全,保證了數據不被篡改,以及盜用,同時印章使用全程可記錄,可追溯,一旦發生印章問題,可及時找尋到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