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紙質合同還是電子合同,一旦發生糾紛,司法機構首先要認定雙方所簽署的合同的真實性、有效性。而對于電子合同來說,其簽訂、存儲以及簽名形式均采用的是電子化,如何認定電子合同及簽名的真實性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審查電子合同的簽署平臺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指出,采用第三方電子合同簽署平臺才能保證電子合同簽署過程中的公平性及其結果的有效性。因此,交易雙方簽署電子合同需要通過電子合同簽署平臺才能保證其真實性和有效性。而市面上電子合同服務商眾多,如何認定電子合同簽署平臺的資質,確保可靠。一般來說,司法機構會審查服務商的民事主體資格,再是審查電子合同簽署平臺開發是否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以及專屬使用的證明。
審查電子合同的簽署過程
電子合同簽署不要求雙方見面,通過線上方式進行簽署,因此就對簽署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嚴格。首先,簽署雙方在簽署電子合同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個人或法人的身份證明、手機號、人臉識別等。其次,在電子合同簽署過程,雙方需要再次進行意愿認證,確保認可簽署內容以及是本人意愿表達。通過以上簽署過程中的保障,審查電子合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審查第三方機構存證以及合同驗證真偽
簽署完成的電子合同一般是通過平臺進行存儲,但大多數的簽署平臺為了確保電子合同在其生成、存儲、傳遞過程中不被篡改,還通過采用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電子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并且提供合同驗簽的功能,以及聯合第三方存證機構共同存證。因此,司法機構要審查電子合同及簽名的真實性可以通過第三方存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及鑒定報告確認合同的真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