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浪潮下,許多企業在使用電子合同簽約,以實現業務簽署的數字化,提升企業內部的數字化治理水平。另外,電子合同簽約用下來與紙質合同簽約對比,成本更低、簽約更高效,這讓電子合同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利器。
在電子合同簽約的時候,可能會突發一些意外的情況,比如電子合同簽錯了的情況。如果不能圍繞電子合同簽約的法律效力、操作規范等核心問題,存在足夠的了解,可能會讓自己的電子合同簽約不那么順暢。
那么,在電子合同簽約出錯時,能不能將合同撤回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一、簽署錯誤能否撤回?
根據《電子簽名法》規定,合同撤回存在法定窗口期。若文件處于"待簽署"狀態,發起方可單方撤回;若雙方已完成簽署,合同將永久存證于區塊鏈節點,此時需通過協商作廢。
二、身份認證如何保障?
合規平臺采用"多因子認證"體系:個人用戶需通過人臉識別+銀行卡驗證,企業用戶則要求法人活體檢測+授權書區塊鏈存證。
三、簽名錯誤影響效力嗎?
電子簽名遵循"形式無關性原則"。即使簽署人誤寫姓名,只要數字證書與實名認證信息匹配,法律效力依然成立。建議企業設置"預簽章模板",可以將人為錯誤率降低80%以上。
四、打印件能作證據嗎?
符合《民事訴訟法》要求的打印件具備完全證據效力。合規平臺采用國密算法+時間戳+司法鏈三重存證,確保打印件與電子原文哈希值一致。
五、合同內容會泄露嗎?
采用加密傳輸+分布式存儲技術,合同數據呈現"碎片化"狀態。即使服務器被攻擊,黑客也無法還原完整文件,確保合同信息安全。
六、文件被篡改能否發現?
區塊鏈技術構建"防篡改防火墻"。任何修改都會破壞原有哈希值,觸發系統自動告警,這樣可以做出更快的應對,保證簽約安全。
掌握這些關鍵點,企業即可在數字簽約浪潮中穩健前行。建議選擇通過安全資質認證、具備司法鏈存證能力的服務平臺如簽盾等,讓每份合同都成為銅墻鐵壁般的法律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