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電子勞動合同正悄然成為職場的新寵。然而,你知道嗎?并非所有以電子形式呈現的勞動合同都具備法律效力。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剖析電子勞動合同的合規要件,并揭秘那些可能導致合同無效的“隱形陷阱”。無論你是企業雇主還是職場打工人,這篇文章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法律寶典,助你輕松規避潛在糾紛。
根據權威部門發布的《關于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電子勞動合同的適用需明確以下關鍵要點:
在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時,務必使用符合《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的數據電文和可靠的電子簽名。這些數據電文,在法律效力上,可被視為與書面形式同等。
企業需確保電子勞動合同的生成、傳遞、儲存等各個環節,均嚴格遵循《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以保障合同的完整性、準確性和防篡改性。
一旦電子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及上述要求,其即具備法律效力。雙方應恪守合同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義務。
那么,哪些形式的電子合同是無效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紙質勞動合同的掃描件或照片,并不能被視為電子勞動合同。因為這些文件的生成、傳遞、儲存并未滿足《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的嚴格要求。即使企業已簽訂紙質版勞動合同,并將其掃描或拍照存儲,這仍不能替代電子勞動合同,也不能免除企業保存紙質合同的法律責任。
網上備案的勞動合同,同樣不能等同于電子勞動合同。有些企業誤以為,通過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電子信息系統辦理勞動合同備案登記手續,即等同于雙方訂立了電子勞動合同。然而,法院對此持否定態度。網上備案僅是對用工信息的登記,未經雙方簽字確認,不具備合同形式,且內容也未涵蓋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因此,企業不能以此為由主張雙方已訂立電子勞動合同。
此外,通過微信對話確認勞動關系,也不能被視為電子勞動合同的確認。有些企業認為,在微信上與勞動者招工用工,并說明用工條件和待遇等問題,即可視為電子勞動合同。但法院指出,企業提交的招工信息并未包含《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因此,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時,企業和勞動者都需格外注意其合法合規性和法律效力。
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簽盾針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如入職、轉正、調崗、離職等,提供簽管存證一體化的全流程服務。我們致力于打通人力資源線上業務流程,構建覆蓋企業員工全生命周期的電子勞動合同平臺,讓你的職場之路更加順暢無憂!
簽盾致力于為企業、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多種部署方式,包括SaaS平臺、開放API、定制化等靈活解決方案,可快速接入各類辦公系統,滿足不同企事業單位的數字化需求,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覆蓋30多個行業、超過100個細分領域。
電子合同簽約如今在各種簽署場合的應用愈加深入,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人們提供了非常多的簽署便利。可想而知,未來電子合同簽約將更是大勢所趨。還沒使用電子合同簽約需要趕快行動起來,擁抱這一未來的簽署方式,助力我們早日踏入高效便捷簽約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