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簽約過合同,像租房合同、貸款合同、購房合同等等,大部分人簽合同的方式,相信都是以紙質合同簽約為主,大家能夠拿到手上仔細看每一個條款。
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時候大家為了簽約方便,會選擇更加高效、方便的電子合同簽約。但是在電子合同簽約的過程中,你知道怎么才能保證簽約有效么?
一家銷售電子產品的公司,近期就遇到了這么一個糟心的事,由于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導致合同失效,損失足足有大幾十萬。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講講。
基本案情
甲公司是一家銷售電子產品的公司,與乙公司達成了一項合作,向對方供應一批電子產品,合同金額高達300萬。為了確保合作順利,甲乙雙方簽訂了合同,合同約定乙公司需在收到貨物后15日內支付貨款,且在合同當中約定了如違反合同約定,需要支付違約金。
合同內容都談攏后,雙方通過電子合同平臺簽下了這份貨物買賣合同,但是在簽約過程中,甲公司負責電子合同簽署操作的員工為圖方便,未按照平臺規定流程進行電子簽名,而是隨意復制粘貼了法定代表人的電子簽名樣式完成簽約。
在合作期間,甲方供應的這批產品因市場價格波動,導致降價了,乙公司合計一算,如果按照原合同付款,公司得多花近30萬元,于是乙公司以電子合同簽名不規范,合同效力存疑為由,拒絕支付貨款,并聲稱對合同內容存在異議。甲公司多次催款無果,遂將乙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乙方支付貨款并賠付違約金。
法院經審理認為,電子簽名應當符合《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甲公司在簽約過程中,未遵循正規流程進行電子簽名,無法證明該電子簽名的可靠性與唯一性,導致合同效力存在瑕疵。
最終,法院認定合同無效,甲公司主張的違約金權益也不予以支持,導致甲公司損失至少幾十萬元,而且產品的最佳市場窗口也錯過了。
在這個案例當中的情況其實非常常見,大部分電子合同簽約引發爭議的案件,也都是因為在簽署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沒有按照規范流程進行導致的。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如果沒有較大的利益沖突還好,一旦發生像上面這種情況,產品價格波動幾十萬元的情況,很可能對方就不會認賬。
電子合同簽約現在很常用,而且確確實實能方便我們的業務簽署合作。那么,如何避免像甲公司遭遇到的這樣的事情呢?以下這幾點需要特別重視。
1、確保電子簽名合規
選擇可靠的電子簽名制作數據。電子簽名制作數據應具有唯一性,且能夠有效識別簽名人身份。如果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簽約,需要嚴格按照電子合同平臺規定的流程進行電子簽名操作。切勿隨意復制、偽造電子簽名樣式,以保障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
2、仔細審查合同內容
在點擊確認電子合同前,務必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對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等關鍵內容進行仔細審查。如有疑問,及時與對方溝通協商,確保合同內容準確無誤且符合自身利益。
3、注意電子合同存儲與提取
定期對電子合同進行備份,并保存好合同簽訂過程中的相關證據,如簽約時間記錄、身份認證信息等。這樣在遇到合同糾紛時,能夠提供全面、完整的證據鏈,有力維護自身權益。
4、選擇安全可靠的電子合同平臺
除了少部分公司能夠擁有實力自己獨立開發電子合同簽約系統外,大部分用戶想要實現電子合同簽約,一般都需要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因此,需要選擇一家可靠的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這些平臺有相應的資質,且有完備的技術如數據加密技術、防火墻設置等,確保電子合同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保證電子合同簽約順利進行,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電子合同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在使用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只有重視電子合同簽約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有效避免因不規范操作引發的法律風險與經濟損失,切實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