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之前時不時就發生“某某公司被騙千萬元”、“某某某用合同騙取他人巨額錢財”這樣的事情,每次涉及到的金額都非常巨大,但實際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僅是因為在簽合同的時候,沒有對公章進行核驗。
可以說,基本上大家都簽訂過合同,不管是找工作,還是辦理各種業務,那些業務協議簽訂都需要你去簽字,很多時候都不會去校驗對方的公章。這不,某證券公司就遇到過一起這樣的事情,總經理許某利用偽造的公章,與客戶簽訂虛假合同,騙取金額竟然超過了3億元!
究竟怎么發生這樣的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基本案情
某證券公司太原營業部原總經理許某,利用私刻的公司印章與客戶簽訂虛假合同,前后詐騙金額超過3億元。其中,涉及那某、蘇某夫婦詐騙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許某在供述中表示,她分別以該證券公司總公司和太原營業部的名義與客戶簽訂理財協議,并在合同上加蓋了自己私刻的公章。她的丈夫和妹妹也參與了詐騙行為,分別負責私刻公章和制作虛假合同。最終,許某因詐騙罪和合同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案發后,受害人提起訴訟,向該證券公司及太原營業部索賠。在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中,某證券公司及太原營業部被判賠償那某、蘇某夫婦經濟損失8323萬元。雙方均不服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在這個事件中,始作俑者許某雖然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是由她私刻公章給該證券公司帶來的巨大財務損失,以及對用戶信任的損傷,是不可估量的。
話說回來,許某輕松的利用私刻的公章,就能跟客戶簽訂理財協議,并騙取高額的財產,跟該證券公司對印章的管控不嚴也有關系。那么,對于企業來說,有沒有好的方法杜絕員工私刻印章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有哪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及時規避這樣的風險呢?
簽署合同時的注意事項
1、核實簽章真偽
在簽署合同前,務必核實對方公章的真偽。可以通過比對公司預留印鑒、查詢公司注冊信息、聯系公司官方客服等方式進行驗證。許某騙取的對象,就是由于對方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沒有對印章進行核查,才引起這么惡劣的后果。
2、審查合同條款
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確保合同內容符合雙方約定,沒有虛假或模糊不清的表述。
3、了解對方身份
核實對方的身份和職務,確保其有代表公司簽署合同的資格和權力,在必要時可以繞過對方向公司更高級進行確認,特別是涉及到比較大額的合同時更應當多加注意。
4、選擇正規渠道
盡量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合同簽訂和資金交易,避免私下交易和口頭承諾。
說完在簽訂合同時應該注意的地方之外,對于公司層面來說,可以從哪些地方規避這樣的問題,以至于如果員工私自進行了這樣違法的行為,公司方面可以減少損失呢?其實,可以通過電子合同簽約來有效規避。
電子合同簽約,全程都是通過電子印章進行簽約,而使用電子簽約的時候,公司的審核人員可以在系統中直接查驗,并且對印章的使用記錄進行查閱,可以及時的發現問題進行干預,避免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而且,在進行電子合同簽約的時候,整個審批流程在系統中是完全透明的,在審批鏈路上的所有人員都能獲知這一單業務的產生及進行,不會出現有不知情業務的情況,讓員工將客戶的錢物卷走。
另外,使用電子印章進行簽約,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印章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降低被偽造的風險。不能偽造電子印章,那么這類的事情也就不會再發生了。
電子合同簽約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很多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都在使用,我們應當利用這樣的新技術,去保護個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簽署合同時,務必謹慎小心,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