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找工作入職簽合同的時候,過去HR通常都是在入職當天給你紙質合同,在你看過之后然后簽署。但是現在呢,簽署勞動合同的方式變了,很多時候在通過面試之后,HR就給你發勞動合同,以電子的形式隨offer一起發給你。這時,你可以在線上簽訂電子勞動合同,非常簡單方便。
但是在電子勞動合同簽約時,里面的“陷進”可真不少,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當特別注意。這不,這里就有一個員工,在自己離職之后,反過來倒“咬”公司一口,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為由向公司索賠12000元。
究竟怎么回事呢,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呢?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
案例回顧
A員工于2016年9月26日入職A公司,并在10月19日通過某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簽訂了電子勞動合同。然而,僅僅工作了兩個多月,A便于12月12日主動離職。離職之后,A員工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以雙方未簽訂紙質勞動合同為由,向杭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雙倍工資差額12000余元。
法院判決
面對這場糾紛,最為關鍵的是A與公司簽訂的電子勞動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由于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過程中,提供服務的平臺能提供完整的數據存證資料,法院最終認定A公司電子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駁回了A員工的雙倍工資請求。
判決書明確指出,通過合法電子簽名平臺簽署的電子勞動合同,具備與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在這個案例當中,如果公司沒有按照要求簽訂電子勞動合同,就需要承擔索賠損失。反過來,如果公司辭退員工時存在不合理的操作,大家也可以去查一下勞動合同是否按照要求簽訂,用法律武器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
電子勞動合同簽約,現在大家會越來越多的遇到,那么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怎么確保所簽署的電子勞動合同具備法律效力呢?以下幾點非常關鍵。
1、雙方協商一致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簽署電子勞動合同時,必須確保雙方對合同內容無異議,并明確同意采用電子形式訂立合同。這不僅是合同有效性的前提,也是避免后續糾紛的關鍵。
2、電子簽名的合法性
電子簽名應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確保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在選擇電子簽名平臺時,務必選擇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的機構如簽盾等。
3、合同存儲與備份
企業應妥善保存電子勞動合同,防止數據丟失或被篡改。同時,個人也應保存好合同副本,以備不時之需。
4、注意合同條款
電子勞動合同中的條款應清晰明確,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個人在簽署前,務必仔細閱讀并理解合同內容,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其實,對我們個人來說,想驗證公司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的時候符不符合規范,只要看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的時候,選擇的平臺是不是具備資質就可以。通常企業不會花大價錢去自研電子合同簽約系統,都是通過跟第三方的合作進行電子勞動合同簽訂。因此,如果在簽電子合同的時候并不是通過平臺進行,而只是公司隨便以線上文檔發你蓋章簽字,那么這個時候你得注意,很可能你們所簽署的合同就不符合法律流程。
電子勞動合同簽約非常便捷,給我們的辦公生活增添了許多的便利,但是上述這些“陷進”還是值得大家注意和警惕。不管怎樣都應該記住,簽約前務必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字化時代中,安心地享受電子勞動合同帶來的便捷與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