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過合同的朋友都知道,涉及到商務合作的時候,尤其是合作金額大的合同,合同內容條款非常的多,如果不注意就容易踩坑。所以,一般公司在簽合同的時候,都會讓法務再過一遍,確保內容不出錯,這樣就能更放心簽約了。
可是就算這樣,還有經常出現合同糾紛,甚至有些老員工知道公司的簽署流程,膽子特別大,竟然仿造公司印章去跟其它公司簽約,騙取大額的財務。而仿造的章,在審查時很難被發現,這就容易被鉆空子。
這不,這個孔某非就利用P圖方式蓋章簽約,騙取多家單位累計財務超過100萬元,給其他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究竟怎么回事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看看。
基本案情
2022年12月12日,孔某非冒用A有限公司名義與某信息有限公司簽訂產品購銷合同購買電子產品,并通過P圖方式在購銷合同及驗收單上加蓋其自行偽造的A公司的公章,騙取該公司按合同約定交付的價值101萬余元電子產品。2023年1月12日至31日,孔某非又冒用B、C公司名義,以同樣方式與被害單位簽訂購買電子產品購銷合同并加蓋偽造公司公章,騙取價值120萬余元電子產品。
孔某非收到上述電子產品后未支付貨款,經被害單位多次催要支付部分貨款,實際騙得財物價值159萬余元。
處理結果
2023年5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賽罕區分局以孔某非涉嫌合同詐騙罪移送起訴。同年6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檢察院以合同詐騙罪對孔某非提起公訴。同年8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孔某非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一審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案子雖然是宣判了,孔某非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是這幾家遭受孔某非坑害的公司,所受到的損失卻很難追回,給公司撞了一個大的財務窟窿。
為什么孔某非用P圖的方式,就能輕松騙取如此巨額的財物呢?其實這樣的事發生了非常多,在簽合同的時候,P圖章很容易以假亂真,不是專業的人員或者鑒定機構,很難分辨出來。加上孔某非的身份,在簽合同的時候大家往往機會忽視這個章的問題,最后釀成大禍。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企業單位也想過各種辦法去解決,但一直沒發杜絕此類事情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其實有很好的方法去應對,通過電子合同簽約,將所有的簽署流程放到線上,可以對簽約過程實時跟進,規范合同審核簽訂流程,這些問題就能有效規避。
除此之外呢,電子合同簽約的好處還不止這些,它還能節省簽約的時間。想象一下,過去雙方為了簽署一份合同,需要協調見面時間,甚至通過快遞來回傳遞文件,整個過程可能耗費數天甚至數周。而現在,只需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雙方就能隨時隨地完成合同的在線簽訂。
并且,電子合同還能顯著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紙質合同的印刷、存儲和管理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電子合同則完全省去了這些環節。此外,通過優化業務流程,電子合同還降低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最重要的是在簽約安全上,電子合同簽約采用了先進的數據加密技術和身份認證機制,確保合同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而且簽約的時候利用區塊鏈等技術,讓每一份合同都具有不可篡改的屬性,也不會讓人鉆假章、蘿卜章等空子,確保簽約雙方的權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
電子合同簽約如今是越來越大的應用趨勢,很多企業用了之后,像孔某非這類的問題就不會再出現了,有效規避簽約風險,維護公司財物安全。還沒使用電子合同簽約的朋友,可以抓緊用起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讓你們公司規避百萬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