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找工作簽合同,電子勞動合同簽約越來越多起來了,不僅省事,而且企業管理起來也方便。但是對于打工人來說,可能就有些麻煩了。
怎么說呢?畢竟電子勞動合同簽約大家都用的少,之前都是簽字+按手印的方式就把合同簽了,而且用的多,有哪里要注意的都門清。可以電子合同簽約不一樣,萬一哪里一不留神就可能踩坑。
關于這個呢,大家的擔心是很對的。關于電子勞動合同簽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講講。
一、協商一致,明確流程
首先,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時,必須協商一致,并明確合同簽署的流程、操作方法等。
根據《電子勞動合同訂立指引》的規定,用人單位在訂立電子勞動合同前,應明確告知勞動者訂立電子勞動合同的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并提供查看、下載完整勞動合同文本的途徑。
案例說法
于某通過某物業公司面試后,雙方同意采用電子形式簽訂勞動合同。物業公司向于某出具了《電子簽名使用授權書》,并通過微信發送了“掃碼入職”二維碼進行電子合同的簽署。然而,在于某離職后,他申請勞動仲裁,認為物業公司未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仲裁機構最終未支持于某的請求,因為雙方已協商一致采用電子形式簽訂勞動合同,并且電子簽名合法,合同內容清晰明確。
在這個案例當中,簽訂電子勞動合同的公司要格外注意,一定要與對方協商一致再進行簽約,否則員工在離職之后,可能就拿這一點提起賠償,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電子簽名,合法有效
電子勞動合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規定,電子簽名應滿足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因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簽署電子勞動合同時,應使用符合法律規定的電子簽名。
案例說法
殷某與某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子勞動合同糾紛案。殷某入職后,公司通過辦公軟件系統發送了電子勞動合同等入職文件。然而,在殷某離職后,他提出公司應向其支付未簽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的要求。雙方爭議的焦點是電子勞動合同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意義上的書面形式。經過調解,殷某撤回了仲裁申請,因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電子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在這個案例當中,簽訂電子勞動合同的時候,一定要確保電子簽名的有效性,這樣員工離職也無法拿這一點說事,不然由于沒有簽訂合法有效的合同,公司要承擔比較大的損失。
三、妥善保存,防止篡改
電子勞動合同儲存在云端,被篡改或丟失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用人單位應妥善保存電子勞動合同,防止數據丟失或被篡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四、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以上幾點,企業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時,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電子勞動合同應載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且內容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用人單位在訂立電子勞動合同后,應以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勞動者電子勞動合同已訂立完成。
勞動者需要電子勞動合同紙質文本的,用人單位應免費提供一份,并通過蓋章等方式證明與數據電文原件一致。
總之,電子勞動合同雖然帶來了簽約的便捷性,但也伴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因此,在簽訂電子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電子勞動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糾紛。